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持续推动教学创新,2024年12月18日,我校第七届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校级选拔赛现场决赛在东莞校区定静①号楼F403讲学厅成功举办。学校特邀华南农业大学的蒋爱民教授、广东药科大学的宋粉云教授、南方医科大学的万成松教授、广东技术师范大学的向凯教授、广州医科大学的苏茜教授、暨南大学的侯雅文副教授、我校教学督导郭奕斌教授担任现场评审专家。
学校校长王庭槐、校党委书记郝登峰、常务副校长肖化、财务总监吴赛金出席本次大赛。各院系部分管教学领导、专职教师和职能部门管理人员近200人到现场观摩。本次大赛由校长助理、教务处处长蔡映辉主持。
本次竞赛自2024年9月启动,经过院系初赛、校赛网络评审后,最终选拔出13位教师进入校级现场决赛。经过激烈角逐,现场决赛最终评选出一等奖2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6名。护理学院获优秀组织奖。

注:相同获奖级别的教师按所属院系首字母排序。

学校校长王庭槐讲话

学校常务副校长肖化讲话

校长助理、教务处处长蔡映辉主持
王庭槐在讲话中强调了教学创新大赛在促进青年教师成长、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意义,并对参赛教师提出三点要求:一是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广大教师在听取专家评审建议时要博采众长,勤于思考,明确自身优点和短板,将改进措施切实落实到实际教学中。二是理清逻辑、有的放矢,广大教师应遵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逻辑,聚焦课堂教学痛点,针对教学痛点提出切实可行的教学创新举措。三是与时俱进、引领创新,广大教师要积极推进教育数字化,增强数字意识,提升数字技能,切实提升教学创新能力和水平。
肖化指出,站在教育强国建设新起点上,要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赋能教育行动。伴随人工智能等技术快速发展,高等教育正在加速进入智慧教育阶段,“智慧教育元年”已经到来。希望全体教师以此契机,用人工智能辅助或深度介入课程,持续创新教学场景,提升教与学效率与质量,为高等教育的创新与发展注入新活力,助力推进我国教育数字化。
各参赛教师积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校情学情、专业特性、课程特点等,聚焦教学痛点,整合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式,为与会成员带来了一场教学创新盛宴。他们通过15分钟的教学创新汇报,展现了我校教师端庄得体的教姿教态、深厚扎实的专业功底、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创新多变的教学方法,赢得了现场评审的阵阵好评。


13位参赛教师现场汇报
7位评审专家在每位参赛教师进行15分钟的教学创新汇报后,针对其教学创新汇报即刻进行5分钟的点评交流。专家们针对每位教师在创新成果报告、现场教学和创新报告汇报中存在的问题,从教学痛点挖掘、教学创新凝练、教学模式创设等方面给予建设性意见与建议。
一是平衡好“守正”和“创新”二者的关系,在提升教学基本功的同时,在教学中融入创新元素,力求打造具备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的“金课”。
二是明晰教学创新的基本逻辑关系。首先是基于国情、区情、课情等,凝练课程痛点,聚焦真实问题,确定课程目标。其次是建设资源,不仅包括传统的纸质资源,还应涵盖慕课、在线平台等创新资源。再次是选择传授模式,从传统的教学方式到数字化、网络课程、混合教学,再到智慧教学和智能教学,如何借助已建设资源完成学习过程是需要思考的。最后是确定教学评价模式,包括形成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

评审专家点评

王庭槐校长(左一)为一等奖获奖教师颁发荣誉证书

肖化常务副校长(左一)为二等奖获奖教师颁发荣誉证书

华南农业大学蒋爱民教授(左四)为三等奖获奖教师颁发荣誉证书

我校教学督导郭奕斌教授(右一)为优秀组织奖单位——护理学院颁发荣誉锦旗
近年来,学校高度重视教师教学竞赛,持续支持、鼓励教师参加各类教学竞赛。全体教师要抓住契机,把参赛经验充分转化应用到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管理的各方面各环节,打造出更多追求有高度、内容有深度、形式有活度、氛围有热度的大学课堂。学校将以大赛为契机,以赛促教、以赛促研、以赛促创,不断推进教师教学创新能力提升,锻造新华“金师”,为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持续动力。
教务处供稿
文:蒋永丽
图:广州新华学院校记者站
初审:康丽丽
复审:李英英
终审:蔡映辉